生物医药产业向来以周期长、风险大、效益高著称,一款新药从活性分子筛选到上市销售,大约平均需要10年时间,至少花费10亿美元,这就是常说的“双十定律”。而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的特性更加鲜明,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医药企业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不过,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也逐渐从仿制向创新转型,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已然到来,成为医药投资的最大风口。对于投资者只有充分地了解新药研发模式,才能提高抓住“下一个百倍医药股”的概率。目前,国内创新药主要有三种研发模式,即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主动型资本投资。
授权合作模式提升研发上市效率
在药物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相较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自主研发模式,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药企选择药物成果转让或受让的合作研发模式,使合作双方以较小的风险实现较大的利益。对于具备研发实力的初创型或中小型创新药企业,可以将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以对外授权(license-out)的方式进行收益变现,而对于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药企,能够通过新药引进(license-in)的模式来快速丰富自身研发管线,切入新业务领域。
这种授权合作已成为创新药领域常用的商业化模式,在欧美等生物医药较为领先和成熟的市场,授权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并为众多创新药公司带来了稳定持续的收入。例如,纳斯达克上市的再生元(REGN.O)、安进(AMGN.O)、百济神州(BGNE.O/6160.HK)等生物科技公司均存在对外授权合作业务,其中再生元 2020 年度来自赛诺菲和拜耳的合作收入达23.73 亿美元,占全年收入的比重达到 27.92%。
license-out助推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
在中国,license-in也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同时一批由中国本土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产品也成功实现license-out,而后者则更具意义。
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仍然处于萌芽初期,但已有一些 license-out案例,并越来越多地呈现。自2018年以来,随着一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自主研发创新药被全球其他公司认可,从而达成授权合作,涉及恒瑞医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益方生物、复宏汉霖、劲方医药等多家公司。
不同研发阶段、不同模式的产品或技术的对外授权合作不断涌现。以下仅列举一部分较受关注的中国本土初创生物药企业对外授权合作案例,供读者参阅。
案例一:劲方医药与信达生物合作开发KRAS G12C抑制剂
2021年9月,劲方医药与信达生物就GFH95与达成合作,据悉,GFH925是劲方医药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负责GFH925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并保留中国以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权益的选择权。待GFH925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将负责GFH925的推广及销售。劲方医药在全国范围内,负责临床以及商业化阶段的药物生产。
信达生物将支付劲方医药2,2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累计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全球开发支持费用。如果信达生物行使全球权益的选择权,信达生物将支付劲方医药累计不超过2.4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中国及全球市场内GFH925的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特许权使用费。
KRAS是肺癌和实体瘤的一个重要致癌驱动基因,GFH925通过共价不可逆修饰KRAS G12C蛋白突变体半胱氨酸残基,有效抑制该蛋白介导的GTP/GDP交换从而下调KRAS G12C蛋白活化水平;临床前半胱氨酸选择性测试,也显示了GFH925对于该突变位点的高选择性抑制效力。此外,GFH925抑制KRAS G12C蛋白后可进而抑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週期阻滞,达到抗肿瘤效果。劲方医药与信达生物此次合作将加速GFH925的开发和上市,尽快惠及广大中国及全球患者。
案例二: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合作开发第三代EGFR抑制剂
2018年12月28日,益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向贝达药业转让针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项目的中国权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贝达药业享有独家在约定区域内进行该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贝达药业在合作协议生效后向益方生物支付技术入门费2,500万元,同时,贝达药业将根据项目研发的进展情况,在重大节点安排研发里程碑付款,合计2.3亿元;当BPI-D0316产品上市后,针对合作区域内BPI-D0316的年净销售额,贝达药业将向益方生物支付约定比率的销售提成费,未来该产品净销售额超过协议约定标准,贝达药业将向益方生物另外支付销售里程碑款项。
据报道,BPI-D0316已完成了二线治疗的II期注册临床试验,新药上市申请(NDA)已于2021年3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目前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中。
2021年4月15日上交所受理了益方生物的科创板上市申请。2021年9月28日,益方生物完成了上交所第三轮问询函回复。在问询回复中,益方生物详细介绍了其与贝达药业就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项目的合作情况以及其他主要产品的临床进展。 根据介绍,益方生物负责完成了BPI-D0316化合物设计及临床前研究等工作,以及I期临床及二线治疗的II 期注册临床的申请,贝达药业负责二线及一线的后续临床以及BPI-D0316产品的生产及上市后的销售。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5%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全球第一。EGFR敏感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最高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EGFR抑制剂是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多项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显示BPI-D0316能有效抑制EGFR突变,截至2020年10月18日,BPI-D0316产品的注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为64.8%,疾病控制率(DCR)为95.2%,并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此次合作将加速BPI-D0316的临床开发和上市,充分开发BPI-D0316在国内市场的商业价值,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也尽早的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创新药物。
从以上这些对外授权合作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产品开发及临床研究,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加速产品的研究、临床开发以及商业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