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迎来尾声。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在全球化合作的大趋势下,2022年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授权合作保持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将盘点分享10多个比较有代表性的“license-out”案例,这些公司在过去一年成功将新药或新技术实现海外授权。
从疾病领域来看,这些实现海外授权的产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其次是代谢、疼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从前沿技术和靶点角度来看,这些产品类型包括了单抗、双抗、CAR-T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以及靶向蛋白降解剂等等,涵盖靶点包括TROP2、AR、Claudin 18.2、BCMA、Siglec-15、IL-2等等。
授权产品:依沃西AK112
作用机制:(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
授权方:康方生物
引进方:Summit Therapeutics
12月6日,康方生物宣布了旗下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的一项“出海”授权协议,总交易金额最高为5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为5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的记录。
康方生物将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依沃西(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的独家许可权;康方生物保留依沃西除以上地区之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包括中国;此外,康方生物在SUMMIT的协议许可地区拥有该产品的联名品牌权益。
依沃西是康方生物独立开发的一种潜在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阻断PD-1和VEGF通路,可“一药双靶”同时发挥免疫效应和抗血管生成效应。依沃西是目前全球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
授权产品:SIM0278
作用机制:IL-2突变融合蛋白
授权方:先声药业
引进方:Almirall公司
9月29日,先声药业和Almirall公司宣布,已就前者开发的自身免疫候选药物IL-2突变融合蛋白SIM0278签订独家授权协议。Almirall公司将获得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SIM0278所有适应症的独家权利,先声药业将收取15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至多4.92亿美元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SIM0278是一种皮下给药Treg选择性白细胞介素2突变融合蛋白(IL-2 mu-Fc),即将进入临床阶段。它将携带特定突变的IL-2与抗体Fc端融合,显著延长了分子半衰期并提高受体特异性与亲和力,能够选择性活化Treg细胞,而不激活效应T细胞或NK细胞,从而达到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有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疾病。
授权产品:JMKX002992
作用机制:AR降解剂
授权方:济民可信
引进方:基因泰克
8月18日,济民可信宣布,集团及旗下子公司上海济煜与罗氏(Roche)及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基因泰克获得上海济煜小分子创新研究院开发的口服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JMKX002992在全球的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权利。为此,基因泰克将支付6000万美元首付款,并在达到协议约定的里程碑时支付最高可达5.9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
JMKX002992是一款全新口服AR降解剂,对于对现有疗法耐药的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治疗潜力。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罗氏新闻稿,这也是该公司及旗下基因泰克首次从中国创新药企获得在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潜在药物的独家许可权利。
授权产品:SYSA1801
作用机制:抗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
授权方:石药集团
引进方:Elevation Oncology
7月28日,石药集团宣布,其附属公司石药巨石生物已与Elevation Oncology签订独家授权协议,石药巨石生物同意授予后者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及商业化抗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ADC)SYSA1801的独家权益。石药巨石生物将收取27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最多1.48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多10.2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
SYSA1801是一款靶向Claudin 18.2的ADC,能有效通过抗Claudin 18.2抗体靶向肿瘤细胞并发生内吞,将小分子毒素带入肿瘤细胞进而治疗肿瘤。该药早先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用于治疗胃癌(包括食道胃结合部癌症)及胰脏癌的孤儿药资格,并正在中国开展1期临床研究。
授权产品:SKB-264等
作用机制:靶向TROP2的ADC等
授权方:科伦博泰
引进方:默沙东
7月26日,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宣布,与默沙东(MSD)就一款用于治疗实体瘤的ADC产品达成合作及独家许可协议,有偿独家许可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研发、生产与商业化该产品。双方还将对该款ADC产品的早期临床开发进行合作。默沙东将向科伦博泰支付35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9.01亿美元的各类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
今年早些时候(5月16日),科伦博泰就与默沙东签署协议,将靶向TROP2的ADC产品SKB-264有偿独家许可给默沙东进行大中华区以外的商业化开发。科伦博泰将分别于许可协议生效时、协议修正案签署后收到1700万美元付款和3000万美元付款,里程碑付款累计不超过13.63亿美元。根据科伦博泰公开资料,SKB-264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多个瘤种的单药/联用的2期和3期临床试验,包括一项与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用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
授权产品: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作用机制:GLP-1受体激动剂
授权方:华东医药
引进方:Julphar公司
6月23日,华东医药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与Julphar公司达成合作,将其开发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针对糖尿病和减肥两个适应症,在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Julphar公司。利拉鲁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华东医药已经向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递交了这款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针对糖尿病、肥胖或超重两大适应症。
授权产品: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等
作用机制:抗CD20单抗等
授权方:复宏汉霖
引进方:Eurofarma公司、雅培(Abbott)、Organon公司
复宏汉霖在2022年至少已经达成3项海外授权合作,包括:
1)5月11日,复宏汉霖宣布与Eurofarma公司签署许可协议,授予后者在16个拉美地区国家对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汉利康)、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贝泰)三款产品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益。复宏汉霖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高达5050万美元的潜在收入;
2)5月24日,复宏汉霖宣布与雅培公司签署许可协议,授予其在巴西对汉利康和汉曲优两款产品的商业化半独家权益。Abbott公司将支付首付款300万美元以及后续不超过14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3)6月13日,复宏汉霖宣布与Organon公司签署授权许可及供货协议,授予后者对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1、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4两款产品除中国以外全球范围内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复宏汉霖将从中获得5.41亿美元的潜在收入。根据复宏汉霖公开资料,HLX11、HLX14两款产品目前均在开展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
授权产品:JMKX000623
作用机制:Nav1.8阻滞剂
授权方:济民可信
引进方:Orion corporation公司
5月6日,济民可信宣布旗下子公司上海济煜与Orion公司达成一项独家合作协议,后者将获得上海济煜自主研发的非阿片类镇痛新药JMKX000623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上海济煜将获得1500万欧元首付款以及相应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款项。JMKX000623是一款高选择性和高活性Nav1.8阻滞剂,通过阻滞钠离子内流而阻止痛觉发生和传递,有望开发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该药已经于今年3月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适应症为疼痛。
授权产品:LM-302
作用机制:靶向Claudin 18.2的ADC
授权方:礼新医药
引进方:Turning Point公司
5月5日,礼新医药宣布与Turning Point公司达成一项独家授权协议,后者将作为独家合作伙伴获得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靶向Claudin 18.2的ADC产品LM-302在全球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国家及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礼新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1.95亿美元及后续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LM-302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1/2期临床试验,此前它已被FDA授予治疗胰腺癌、胃癌及胃食管交界部癌的孤儿药资格。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已经与Turning Point公司达成协议,将斥资超过40亿美元收购后者。
授权产品:HBM7022
作用机制:Claudin 18.2 x CD3双特异性抗体
授权方:和铂医药
引进方:阿斯利康
4月7日,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达成授权合作。阿斯利康将获得和铂医药开发的Claudin 18.2 x 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2的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全球独家许可,并负责该药临床前的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相关的所有费用。和铂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达3.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HBM7022是一款新型双抗,采用二价高亲和力抗Claudin 18.2和单价低亲和力抗CD3的结构,在保证高杀伤活性的同时,降低了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临床前研究表明,该药不但对CLDN18.2阳性胃癌有较好的效用,还对胰腺癌和CLDN18.2突变的胃癌有很好的效用。
授权产品:GFH009
作用机制:CDK9抑制剂
授权方:劲方医药
引进方:SELLAS生命科学集团
4月1日,劲方医药与SELLAS生命科学集团宣布达成独家授权协议,后者将作为独家合作伙伴获得劲方医药新一代高选择性CDK9小分子抑制剂GFH009注射剂在大中华区之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劲方医药将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技术转让费,以及基于不超过3个适应症开发、累计达4800万美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以及累计达92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劲方医药已经在中美两地平行开展GFH009针对复发性/难治性恶性血液瘤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临床前实验数据显示,该产品对CDK9蛋白的选择性抑制率超过其它CDK亚型100倍以上。SELLAS公司将针对儿童软组织肉瘤(包括尤因肉瘤和横纹肌肉瘤)患者开展一项GFH009单药1/2期篮式试验。
授权产品:PRG-1801
作用机制:靶向BCMA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
授权方:普瑞金生物
引进方:CellPoint公司
4月1日,普瑞金生物宣布与CellPoint公司达成授权合作,将其自主开发的靶向BCMA的CAR-T细胞注射液PRG-1801用于血液肿瘤适应症的欧美权益授予后者。普瑞金生物将获得超过2000万欧元的首付款以及各阶段里程碑付款。
普瑞金生物公开资料显示,PRG-1801嵌合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优效性。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CellPoint公司被Galapagos公司全资收购;9月,普瑞金生物宣布与Galapagos公司就PRG-1801项目在中国和印度以外市场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达成进一步合作。
授权产品:BSI-060T
作用机制:抗Siglec-15抗体
授权方:博奥信生物
引进方:Pyxis Oncology公司
3月30日,博奥信生物(Biosion)宣布与Pyxis Oncology公司签订授权协议,后者将获得博奥信生物创新抗体BSI-060T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博奥信生物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还将有资格收到总额高达2.2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BSI-060T(现称PYX-106)是一种高亲和力的全人源抗 Siglec-15(S15)单抗,拟开发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它通过靶向M2巨噬细胞、S15诱导的骨髓细胞和S15阳性肿瘤,来阻断S15引起的免疫抑制。根据协议,Pyxis Oncology公司计划尽快在美国开展该产品的临床试验申报和1期临床试验,同时将有机会从博奥信引进围绕Siglec-15靶点的下一代产品权益。
授权产品:艾贝格司亭α
作用机制: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授权方:亿一生物
引进方:APOGEPHA公司
2月28日,亿帆医药宣布其子公司亿一生物与APOGEPHA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者将获得亿一生物开发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艾贝格司亭α在德国的独家经销权。亿一生物将获得首付款40万美元、最高不超过100万美元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不超过375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根据亿帆医药公开资料,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拟用于治疗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该药已分别在中国、美国和欧盟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授权产品:609A
作用机制:抗PD-1单抗
授权方:三生制药
引进方:Syncromune公司
1月4日,三生制药宣布旗下子公司三生国健签署授权协议,将其研发的抗PD-1单抗609A用于一种名为syncrovax的肿瘤免疫联合疗法的全球权益授权给Syncromune公司,三生国健将继续保有609A全球任何syncrovax疗法以外的权益。根据三生制药新闻稿介绍,syncrovax疗法为个性化的自体疫苗平台,致力于通过克服转移性癌症的免疫抑制特性,来解决当前系统免疫疗法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对多种实体瘤的治疗目的。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一些中国公司就自主研发的创新平台和技术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如:
1月11日,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联合宣布,授予Sana Biotechnology公司经临床验证的全人源BCMA CAR 结构的非独家商业权利,应用于Sana公司特定的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低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开发;
1月18日,和誉医药与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宣布,针对心脏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中的未公开靶点,在新型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开发及潜在商业化领域开展合作,和誉医药将负责利用其专有的药物研发平台进一步开展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3月2日,天演药业宣布与赛诺菲(Sanofi)达成一项研究合作与独家技术授权协议,使用安全抗体SAFEbody技术开发赛诺菲提供的新一代单抗与双抗的精准掩蔽型安全抗体;
11月9日,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与赛诺菲达成战略研发合作。双方将利用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针对高达6个新靶点开发候选药物;
11月11日,和铂医药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莫德纳(Moderna)签订授权及合作协议,将充分利用和铂医药专有的全人源重链抗体平台HCAb,研究及开发基因免疫疗法。
我们很高兴看到,创新药研发领域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甚至跨学科的合作正在不断涌现,协同创新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常态。通过博采众长和创新的碰撞,新技术和新疗法正在以“加速度”的轨迹来到患者身边。希望这些新药后续开发进程顺利进行,早日造福全球患者!